会员登录
知识产权

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工作亮点频现

[2014-04-09]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  ]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知识产权工作在经历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上台阶”之后,提出了工作转变和提升的新目标,并就推动知识产权融入全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出了部署,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成绩卓著,亮点纷呈。

  创造: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黑龙江建龙钢铁是一家年产值十几个亿元的钢铁企业,2010年之前只提交过1件专利申请,在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深入该企业调研指导后,仅一年内就提交了100余件专利申请,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高。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提交专利申请35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9件;拥有专利申请167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62件。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实现了提交专利申请超百件,专利申请内容覆盖焦化、烧结、炼铁等各段工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增强,成为黑龙江省专利强企的典型代表。为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企业成为专利创造主体,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重点支持企业专利创造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全省专利优势企业已达200家。在对申请专利及获得专利授权企业的普惠制奖励工作中,不断加大发明专利奖励比重,奖励企业2000余家。通过开展企业“双促进双提升”服务活动,2013年,黑龙江省企业申请专利首次突破1万件,达到1.0433万件,并有近百家企业实现专利申请零突破,36家企业专利申请超100件,还有25家企业专利申请超50件。

  同时,根据高校院所的专利工作特点,加强全省高校院所专利工作,使黑龙江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提升,取得了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46%的成绩。作为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资金项目支持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分级负责,有效地对学校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实施了全过程管理,实现了专利指标的大幅增长。

  此外,全省还调整了专利资助资金的资助范围,只资助发明专利,同时新增对5年以上有效发明专利的资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动力支持。

  运用:专利开启转变模式

  成立于20024月份的哈尔滨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事PVC塑料型材的生产和销售,公司30%产品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样一家企业2013年通过两件专利质押融资获得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借鉴北京、上海浦东、武汉等地的模式,通过与省财政厅、科技厅、风险担保机构、龙江银行等部门的积极沟通,推动建立黑龙江省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机制,出台《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并联合省工信委、工商局、金融办、银监会黑龙江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分行等部门,共同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指导意见》,着力推进风险担保机构开展专利权质押担保服务工作,每年政府投入2000万元用于风险补偿金,并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选取哈尔滨市作为试点单位,鼓励哈尔滨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中心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质押融资工作开展。2013年,黑龙江省完成专利权质押登记69件,登记金额3亿元,创历史新高。

  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伊春林业科学院合作,共建1000亩蓝莓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8000亩蓝莓产业化栽植基地,计划投资额1.2亿元,预期年效益5000万元。这是黑龙江省2013年科技成果招商及专利转化对接成功的一个典型代表。为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2013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科技招商作为全省的重点工作。根据部署,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发挥专利的特色优势,研究制定了“专利金桥”服务活动工作方案,组织承办了黑龙江省专利技术对接签约及转化奖励大会、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专利技术主题推介会等10项活动,以分工负责的伊春、大兴安岭两市地的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转化对接为重点,为高校院所与企业搭金桥、铺金路,为市地搭建专利交易平台,建立专利超市,完善专利技术交易服务联盟,引进省外及国外前沿技术,加强国际间科技成果和专利的交流与合作。反映专利转化交易活跃度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量在黑龙江省不断攀升,由2011年的372件增加到2013年的1869件,实现了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全国第1位。

  专利的运用和商用化开启了黑龙江省专利运用由“知本”向“资本”转变的新模式,促进了专利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助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保护:提升能力高效办案

  队伍建设是提升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根本。2013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以突破专利执法能力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多次组织会议研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制定了《黑龙江省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全省地市级知识产权局执法设备缺乏、执法经费紧张等制约因素,制定并启动了改善地市级执法工作条件的方案,以执法办案量、执法成效、执法队伍建设、执法制度建设为主要指标,对地市级给予不同额度的执法经费支持,鼓励地市级知识产权局整合资源,组建专利执法支队,并延伸培训触角,将县市一级纳入执法培训对象。目前,黑龙江省的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7个市及黑龙江垦区均组建了专利行政执法支队。执法队伍的壮大、执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黑龙江省专利办案率的提升。2013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共查处各类专利违法案件228起,同比增长338.4%。与此同时,继2010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成立之后,2013年,大庆、伊春、牡丹江分别设立了分中心。近年来,维权援助中心共接听12330维权援助公益电话314个,处理维权援助事项299项,受理举报投诉案件33件。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每年举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咨询论证会,邀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就企业专利维权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提供针对性服务。

  管理:服务建设完善结构

  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配套管理办法,如: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保密制度等,通过优化业务管理,有效提升了业务质量和人员队伍的素质,20106月至201312月,哈尔滨代办处实现了连续43个月受理收费“零差错”,创造并保持了全国纪录;并在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在全国30个代办处中综合排名第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先进代办处”,先后被黑龙江团省委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黑龙江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单位,树立了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已开设专利申请受理、电子注册、许可合同备案、专利质押登记等14项业务。

  哈尔滨代办处只是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的理念作为工作的基础,推进机构建设和管理。黑龙江省13个市地中已有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8个市重新成立知识产权局,9个市建立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构,另有9个县、4个区成立知识产权局。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建设,鼓励创办专利代理机构,支持省内代理机构和引进外省代理机构设立分支机构,黑龙江省专利代理机构和分支机构数量达到21家。开展专利代理机构业务能力促进工程,提高代理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代理人知识更新,积极培育代理人才。其中,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岳泉清在“2013年度中国专利代理行业综合实力评价活动”中被评为一星专利代理人。

  将专利管理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专利服务重点产业。在此思想下,黑龙江省升级专利分析与预警服务平台,完成包括绿色食品产业、新材料产业在内的专题数据库建设,支持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开通专题数据库,推动市地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预警机制。围绕煤化工、绿色食品、新型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领域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举办石墨产业专利战略分析报告暨专利分析与预警服务平台应用培训会,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分析预测。同时,黑龙江省还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宣传培训,营造社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通过组织“知识产权与我同行”徒步大赛等大型宣传活动,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联合省工商局、省版权局和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电视台制作宣传公益广告,利用新闻媒体、手机短信、车体广告、广场广告屏等方式,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设远程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分站,组织承办培训班、研讨会和各种会议活动,开展知识产权进党校、进机关、进企业、进高校、进院所“五进”活动,在黑龙江省直机关“龙江大讲堂”举办知识产权专题报告会,进入黑龙江省委党校作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调研,挖掘、宣传区县、机关、企业、高校等典型单位,提升管理服务的理念在黑龙江省已然外化于行。(记者 于朗添 通 讯 员 张雅欣)

版权所有 © 2003~2020 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 通信地址:北京3814信箱 邮政编码:100038 China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联系电话:010-58884565 010-58884563 010-58884569 传真号码:010-58884566 电子信箱:kfdc126@126.com 备案序号:京ICP备170042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