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综合政策

纲要引领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正制定

[2015-09-21]  [新闻来源:中国工业报 ]  [作者:记者 孙郁瑶]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引发了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数据资源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创新要素。全球所掌握的数据,每两年就会翻倍。为进一步引导我国大数据的发展,近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是指导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国家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按照国务院分工,工信部主要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相关工作。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将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也将越发突出。未来,工信部将抓好五大重要工作,力促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突出
  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纲要》 
  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其中我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20%。大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数据经济时代。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预测,2016年全球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2320亿美元。 
陈伟表示,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充分释放和利用海量数据资源中蕴含的巨大价值,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耦合、交叉创新。大数据的发展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们的思维观念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机遇。因此,从出现伊始,大数据就受到各方的热切关注。有关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出台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文件,大力推动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发展大数据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巨大的应用市场优势。近年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大数据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部分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深入推广,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的示范案例。大数据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例如,阿里公司根据中小企业的交易情况对银行的财务和诚信情况进行筛选,并提供无担保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2000多亿元,服务80余万家企业,有力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百度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展示流感等流行病的动态,预测发病趋势,为应对疫情变化,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帮助。 
陈伟指出,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将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同时,大数据也将重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机遇。《纲要》的出台,赋予了大数据作为建设数据强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工信部将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纲要》,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数据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三位一体”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纲要》 
为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按照国务院的部署,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成立了起草组,启动了《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起草组在贵州、广东、上海、湖北等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委托研究机构开展了专题研究,分类召开了10余次的部门、研究机构、专家和企业座谈会,专题听取了数十家的建议。《国家大数据发展纲要》初稿成稿后,起草组又征求了47个有关部门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国家大数据发展纲要》送审稿。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成为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战略性指导文件。 
陈伟表示,《纲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即围绕全面推动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这一总体目标,确定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是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支撑,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围绕这“三位一体”,具体明确了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并且据此细化分解出76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到和实施。 
五个目标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七项措施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十项工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工信部主要负责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包括推进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和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及新兴产业大数据应用,同时做好信息安全和规范管理等的相关工作;重点组织实施十大工程中的“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三项工程。
先行先试主动探索
  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纲要》 
“《纲要》为我国大数据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工信部将按照的部署,与发改委一起牵头,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全力做好《纲要》的实施工作,重点抓好我国大数据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陈伟介绍了工信部未来的工作计划:一是支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工信部正在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还将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进计划,统筹布局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规划、标准、技术、产业、安全、应用的协同发展,为《纲要》实施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和保障。工信部将组织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加强自主创新,通过相关项目和资金引导和支持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开发面向工业、电信、金融、交通、医疗等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力争形成先进的技术体系、完善的产品体系和高效的应用服务体系。 
二是促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加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工信部将组织实施“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开发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3D打印、个性化定制等的融合集成,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特色发展。组织实施“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和完善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培育自主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推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工信部已经指导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组建由130余家单位构成的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织起草了《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制定大数据标准体系,已经开展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等方面的多项国家标准的立项和研制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参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与国际同步发展。
四是支持地方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试点。目前,工信部已支持和指导北京、上海、贵州、广州、陕西等地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这些地方先行先试,主动探索,已初见成效。未来,工信部将进一步动员和支持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开展大数据技术、产业、应用、政策等各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利用相关项目资金,引导和支持在重点地区和工业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示范,并总结经验、加快推广。
五是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和加强行业管理。工信部结合正在开展的“宽带中国”等战略,落实《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指导数据中心科学布局,加快推动宽带普及提速,提升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市场管理水平。工信部还将从法规制度入手,加强行业管理和安全保障,研究制定网络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管理的标准规范。
陈伟表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各行各业、IT企业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希望各地按照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充分认识大数据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真做好《纲要》中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

版权所有 © 2003~2020 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 通信地址:北京3814信箱 邮政编码:100038 China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联系电话:010-58884565 010-58884563 010-58884569 传真号码:010-58884566 电子信箱:kfdc126@126.com 备案序号:京ICP备170042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