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信息快讯

提高产品可靠性,加速迈向制造强国

[2023-07-27]  [新闻来源:科技日报]

      ◎刘虎沉

  提高制造水平,推动产品质量迈向中高端,是筑牢制造强国建设根基的关键之举。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短板。可靠性作为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意见》的印发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可靠性水平,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实现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国制造业实现量质齐升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部分重大装备、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制造企业。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制造业也存在着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世界知名品牌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大而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部分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追求高标准、高质量意愿不强,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视不够;品牌声誉不高、国际影响力较弱,部分企业以代工制造为主,缺乏自主研发和自有品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待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高新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制约了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推进制造业做强做优
  提高制造水平,推动制造强国建设,须从质量监管、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夯实中国制造发展基石,助力制造业做强做优,加速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一方面,应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规范产品质量监管流程,加强执法体系建设,“点线面”有机结合,对产品生产、流通环节开展严格执法,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严格依法依规做好处置工作,以监管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可靠度。制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管理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质量对标达标活动,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建立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数据、全要素的新型质量管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加强供应链质量管控,开展质量改进,优化产品设计及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增强企业质量效益。
  另一方面,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品牌是质量的价值体现。一个国家拥有的品牌越多,对价值链的主导力就越强。为此应完善制造业品牌发展的战略框架,健全品牌培育政策支持体系,夯实品牌生产力基础,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讲好“中国制造”品牌故事,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市场认可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制造业品牌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鼓励企业创牌创优。发挥权威媒介平台的作用,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帮助企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应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要自力更生,开展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才能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更多具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环节,可大有作为。为此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对制造业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自由探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集聚各主体的优势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提高制造质量水平,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版权所有 © 2003~2020 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 通信地址:北京3814信箱 邮政编码:100038 China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联系电话:010-58884565 010-58884563 010-58884569 传真号码:010-58884566 电子信箱:kfdc126@126.com 备案序号:京ICP备17004239号-1